来源:j9九游会ag 发布时间:2025-08-28 07:06:28
九游巅峰会员:
从北部湾畔到西江之滨;从广西第一条高速公路到广西第一批高速铁路;从两次打造跨江大桥精品工程,到投身南宁轨道交通建设;从深耕国内市场到走向国际舞台……成立71年来,中铁十六局集团(以下简称“中铁十六局”)在建设交通强国中奋力开拓,在持续创新上主动作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建功立业,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发展之路。
多年来,中铁十六局积极做出响应国家“交通强国”战略,高举“基建”旗帜,助力广西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1954年12月1日,中铁十六局集团的前身——中国人民铁道兵“首都师”在广西贵县成立了中国人民铁道兵新线临时管理处。奉命令,抢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黎(塘)湛(江)铁路。仅用8个月时间,黎湛铁路胜利通车,被称为“革命的速度”,铁道兵更被誉为“祖国铁路建设的突击队”。
如今,当年的铁道兵已脱下军装,中铁十六局也和历久弥新的黎湛铁路一样,持续在八桂大地上砥砺前行,并书写了多个第一:参与了广西第一批高铁工程——钦防铁路的建设;参与了广西第一条高速公路——柳桂高速公路的建设,改写了广西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2018年1月1日,由中铁十六局运营的亚吉铁路真正开始启动运营,标志着中国铁路“全产业链”走出去迈出重要一步
在70多年的风云历程中,中铁十六局先后参建了近百条高速和普速铁路干线。黎钦铁路、黎南铁路、洛湛铁路等工程,见证了广西由“铁路网末梢”跃升“区域枢纽”的巨变;京沪高铁建设管段内诞生了世界高铁运营线最快速度。参建高等级以上公路500多条,总里程超过7000公里,持续锻造核心技术、核心品牌,建成世界高原铁路第一长隧、世界重载铁路第一长隧、国内最长城市隧道群、世界首座时速350公里高铁斜拉桥。
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交通体系完善的重要一环,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赢。作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开拓者和引领者,中铁十六局拥有两家轨道交通建设专业子公司,先后进入海内外40多座城市的轨道交通市场,不断刷新施工记录,“中国地铁第一品牌”享誉世界。
2012年,中铁十六局与南宁轨道交通结缘,先后参与了4条地铁线项工程的建设,用责任和担当在广西首府南宁创下多项“奇迹”:
一次性通过“八大风险源”,安全穿越最难区间。南宁地铁1号线区间,其中白苍岭站-火车站区间需连续下穿46栋老旧建筑物,同时还有小曲线大风险源,被列为南宁市在建轨道交通项目中唯一的一级风险源工程。工程获评2014年南宁市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标准诚信工地”及“工程质量优质结构奖”,成为160家参评单位中唯一拥有双奖项的工程项目。
首次采用矩形顶管作业,创“南宁第一”。南宁民族大道素有“长安街”之称,在自治区人民大会堂至会展中心过街通道施工中,首次在南宁市政地铁领域采用矩形顶管施工,为南宁建设“水弹性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工法。
成功下穿南湖连通渠和湘桂铁路,创“南宁质量”。2018年4月9日,南宁地铁3号线全线贯通,是连接江北与江南、五象新区间的交通骨干路线。其中由中铁十六局承建的2个标段4站3区间,实现盾构小间距下穿南湖连通渠和已建成63年的湘桂铁路,工程获自治区“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称号,打造了轨道交通工程“南宁质量”,留下时代精品。
没有持续创新,企业就没有生命。创新驱动是中铁十六局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多年来,中铁十六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科学技术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发展步伐,经营规模与质量不断跨上新台阶,自主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铁十六局始终以科学管理和科学技术进步作为公司发展的两个重要推动。拥有公路、建筑、铁路运营“五特五甲”“一证”资质;拥有科研、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维护和投融资等完整的行业产业链;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12家高新技术企业。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为投标经营、信用评估、绩效考核作出巨大贡献。
信息化管理体系逐渐完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平稳可控,OA等信息系统的应用大幅度的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物资系统等多个系统实现了互联共享,稳步提升企业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为“十四五”实现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
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工程质量稳步提升。中铁十六局紧紧围绕“交通强国”战略、“区域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等,抢抓机遇,主动挖掘项目,抢占市场先机。精准对接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加快在城市更新、智慧城市等领域取得新突破。紧盯绿色产业主窗口补短板,加强与电力等新能源央企的战略合作,同时按照强链、补链、延链的思路,努力提高产业链一站式综合服务能力,市场竞争力不断的提高。一直在优化数字化建设、智能化管理,推动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与物联网、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运用BIM模型、智能工程管理系统等,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施工生产的可控性和安全性,全面打造“升级版”智慧工地。
据统计,中铁十六局先后参与了400多项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已建成的工程有300多项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优质工程,37创国家优质工程,22次获鲁班奖,23次夺詹天佑奖,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8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获国家级工法22项、专利1406项(发明专利189项)、软件著作权76项,参编发布标准77项(国家标准9项)。
共建“一带一路”,提升海外形象。中铁十六局积极践行“海外优先”战略,不断加快“走出去”步伐,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向世界展现十六局标准和十六局品质。
中铁十六局在工业制造和物资贸易板块优势显著,不仅拥有中国铁建北方最大高端装备产业基地,还成功构建连通全国和海外多个国家、地区的物资贸易综合网络,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开路先锋。
多年来,中铁十六局扎根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刚果(布)、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长期精耕细作,承揽了一大批重大标志性项目。
2017年1月,随着由中铁十六局运营的吉布提铁路首趟列车缓缓驶出纳嘎得车站,向埃塞俄比亚方向疾驰而去,新建吉布提电气化铁路(隶属亚吉铁路)正式通车。全长751.7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的亚吉铁路,是非洲大陆有史以来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为打造“中国铁建铁路运营国际大品牌”迈出了关键一步。
2017年,中铁十六局以雄厚的地铁施工实力承接莫斯科地铁第三换乘环线西南段工程建设项目,负责该项目全线施工任务。该项目是俄罗斯重点市政项目,全长约3.8公里,最重要的包含3个地铁车站、3个双线个单线年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这也是俄罗斯首次在地铁施工中引进外国企业。
从中沙友谊项目沙特麦加轻轨铁路阿拉法特3号站,到代表中国地铁技术、管理、设备标准“走出去”的莫斯科地铁项目,再到柬埔寨曼哈顿经济特区手套厂……中铁十六局积极做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作出中国贡献、共享中国经验、展现中国品质、提供中国技术等方面发挥了非消极作用,获得了我国政府以及所在国家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认可,“中国地铁第一品牌”“国际地铁一流品牌”“轨道运营+维保品牌”“路面专业品牌”等多个企业品牌广受各方赞誉。
未来,中铁十六局将继续秉持“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的企业价值观,着力打造十六局品质、擦亮十六局名片,全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将迎来建立45周年。从“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到“半小时落户”的深圳效率,再到“日均数百项专利”的深圳质量,这座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45年来始终勇立潮头。
近日,新疆尔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中国银行新疆分行在杭州举办“数字住建”信息化专题培训班。来自全疆各地(州、市)、兵团住房城乡建设局和兵团各师、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人等参加培训。
近日,海南省海口市、文昌市、儋州市、琼海市、万宁市、东方市6个市县积极做出响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号召,累计派出1022人支援三亚市和陵水黎族自治县两个受灾较严重的市县,全力助力两地尽快恢复整洁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
近日,江苏省镇江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组织实施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城市内涝专项子系统完成主要建设工作,上线试运行,将切实提升全市城区防汛应急指挥调度能力。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实践 唐道明:全过程识别管控风险 提高城市安全韧性水平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城市是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空间的有机生命体,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就像城市的“筋骨”。城市的安全韧性基于具体工程建设项目,贯穿于项目策划、建设、运维全生命周期。全面强化房屋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全过程风险识别管控、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是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的题中要义,是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
人水和谐 尽“汕”尽美——专访汕头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江锋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实践 张勇:在推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中展现广东住建担当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实践 朱长喜:发挥勘察设计引领作用 助力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2024年全国建设工程监理统计公报和2024年全国工程勘测考察设计统计公报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实践 高起生: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 推动龙江城市高质量发展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实践 张毅: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贡献安装行业力量